自2020年初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将包头市公共资源交易综合标准化列为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以来,包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充分发挥标准化工作的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作用,围绕公共资源交易全链条服务,依托标准体系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平台整合共享和数字政府建设等重点工作,着力加强交易规范运行、提升管理服务效能,从组织建设、机制优化、流程再造、制度创新、政策宣传等方面规范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公开、公平、公正价值属性,加快推动全市公共资源交易高质量发展。
一是以实用性为亮点,高标准搭建标准体系。
依据《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细则(试行)》要求,密切结合《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指引》《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标准(试行)》等行业规范性文件,充分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突出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断细化完善对象、人员、场所、制度、理念、效能等各项服务要素,构建了以通用基础标准体系为指导、服务保障标准体系为保障、服务提供标准体系为核心、涵盖162项服务提供事项清单的包头市公共资源交易综合标准体系。同时,针对交易主体和服务对象的个性需求,对相关标准体系指标进行探索创新,形成一批具有包头特色的交易服务标准。
二是以规范化为引领,高质量完善标准体系。
针对公共资源交易业务分类庞杂、重复使用表单较多等特点,结合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全流程电子化特性,按照“事前有指导、事中有服务、事后有提升”的体系分类整合现有业务项目,找准各领域业务薄弱点、提升点,重点突破、总结提炼、集中攻坚,持续充实完善标准体系。进一步规范优化服务大厅、招投标区、专家评标区、办公区各类标识标牌,制定涵盖空间区域总体布局、分区布局、导向标示的三级导向系统。建立标准体系实施情况的检查考核机制,持续监测重点指标,对提供标准体系满意度进行调研评价并实时改进优化,保障标准体系实施成效。强化交易标准规范引领,先后制定《投标电子保函管理办法(暂行)》《进场交易项目电子档案管理办法》《交易数字见证管理暂行办法》《交易主体场内行为规范(试行)》系列制度规范,为规范交易各方行为提供了基本遵循。
三是以信息化为抓手,高要求应用标准体系。
牢牢把握公共服务定位,对平台管理和交易服务过程中涉及的关键环节和因素进行规范管理控制,紧密依托智能化、信息化技术手段,全面推行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强力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举措,织密织牢平台整合共享、制度体系建设、交易服务、交易保障“四张网”,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强化服务效能,极大提升了交易科学化、规范化、透明化和便捷化水平。围绕标准体系实施推广,加强平台网络安全保护体系建设,加快公共资源交易数字技术创新和应用,投标保证金电子保函、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移动端数字证书、“白细胞”操作系统免疫平台、区块链等新技术、新产品应用用成效显著,进一步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和参与竞争门槛,有效强化服务供给,使广大交易主体参与公共资源交易的便利度更有成效、获得感更有温度、安全感更有保障。